金寨這個光伏扶貧標桿項目扛住了暴雨大雪考驗
人民網六安1月25日電(記者吳紀攀、王新年)時隔20來天,金寨又下雪了。在經歷過去年的暴雨洗禮和年初的大雪壓頂之后,金寨匯金100MW光伏扶貧電站協(xié)鑫集成項目經理劉亞和應對新的雪情時底氣更足了。歲末年初,人民網新春走基層記者來到鄂豫皖交界的金寨縣采訪當地的光伏扶貧工作。
金寨,是集山區(qū)、庫區(qū)和革命老區(qū)于一體的國家級扶貧開發(fā)重點縣,也是首個國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縣。2014年以來,該縣把光伏發(fā)電和精準扶貧相結合,經過“試點、推廣、提升”三個階段的實踐探索,形成了“分戶式、聯戶式、村集體式、大規(guī)模聯戶式”四種光伏扶貧模式。其中,3KW分戶式電站累計覆蓋7803貧困戶,聯戶式電站覆蓋1.8萬貧困戶,大規(guī)模聯戶式電站就是劉亞和負責的這個項目,也是縣政府投資建設的兜底扶貧項目。
一年前,協(xié)鑫集成(002506.SZ)以6.2億元中標金寨匯金100MW光伏扶貧電站EPC項目,由子公司協(xié)鑫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總承包建設。因為要趕6.30并網的政策節(jié)點,時間緊,任務重。更嚴峻的挑戰(zhàn)是,項目利用山體建設,坡度在25-40度,山高路陡,地勢復雜。劉亞和說,2017年3月,施工單位進場后發(fā)現,光伏組件的支架引孔成了難題,他們忙活了一個半月,從外地調運各種型號的機械設備不下50臺,結果都發(fā)現既難以保障工程的安全可靠,還會對山體植被造成比較大的破壞。
“機械沒法用,只能采取最笨的手工引孔作業(yè)。”侯慶華所在的公司承接了部分安裝工程,他告訴記者,直徑30厘米、深度1.5米的樁孔用洛陽鏟一鏟一鏟掏,快的要一個小時,慢的要兩三個小時,陰天小雨不停工,最多的時候有700多人在山上忙碌。“鍍鋅鋼支架每個百把斤,光伏組件兩塊一起也近百斤,全靠手搬背馱。”劉亞和說,面對如此之大的施工難度,既要工期,又保質量,項目在去年6月22日首批并網成功著實不易。元旦過后當地下了一場大雪,4日雪大沒有實現發(fā)電,5日發(fā)電7000度,6日增到1.4萬度,到8日即恢復發(fā)電30.05萬度。
“留下青山綠水給金寨,打造標桿工程惠民生,是我們承建這個項目的初衷。”協(xié)鑫能源工程副總裁柴敬玉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們克服施工難度,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并注重竣工后的植被恢復,接下來當地還會發(fā)展高效農業(yè)實現農光互補。據了解,該項目已于去年12月3日實現全容并網,日均發(fā)電20多萬度,最高發(fā)電紀錄為42.6萬度,每年除去各項成本后產生的收益約1500萬元,可為4000個貧困戶帶來戶均3750元的收入。
山腳下的梅山鎮(zhèn)三合村,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82戶544人,截至2017年底已脫貧112戶402人。村委主任陳從為說,村里有3000多畝山場流轉用于金寨匯金100MW光伏扶貧電站項目建設,25年租期內每年每畝按500斤稻谷折價補償,每5年再上調5%,直接帶動了村民增收。
“人們都說萬物生長靠太陽,通過我們的努力把太陽能轉化為扶貧資金溫暖千家萬戶,這是新時代下一件別具意義的事業(yè)。”柴敬玉說。